10月18日下午,苏州大学的徐稼红教授来到星海实验中学,为本校高一、高二学生作《中学数学应用与建模》讲座。徐稼红教授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的校外专家,本次讲座旨在为学生介绍中学数学建模的内容、方法与工具及数学建模小论文的写作,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讲座中,徐教授从“水池灌水”和“乔丹罚球命中率”两个案例出发,讲述了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的区别。数学建模关注的是从现实世界到数学世界的过程并且着重强调相关过程;数学应用关注的是从数学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过程并且强调所涉及的对象,特别是现实世界中那些可以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处理或者存在相关的数学模型来解决的内容。数学建模面对的实际问题往往是“原胚”形的问题(即未进行加工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简化、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初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数学问题。
此外,数学建模经常会遇到跨学科的问题,徐教授以两道高考题为例,解释了如何解决跨学科问题。接着,徐教授介绍了Excel,几何画板,GeoGebra等软件的使用,并给学生演示了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拟合,规划求解,模拟等。
最后,徐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了数学建模小论文的写作,徐教授指出一篇完整的建模小论文应该包括:(1)问题的提出:发现问题、调查、获取数据;(2)建立模型:合理简化与模型的假设;(3)模型求解:推理,计算,数学工具的运用等环节;(4)检验与应用:回到实际问题检验、修正和完善。徐教授鼓励同学们多写小论文,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如: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美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等。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此次数学建模讲座,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感受到数学建模的魅力,激发了数学建模的热情,提升了应用意识及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本次讲座对于《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课题的开展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相信在徐教授的指导下,课题研究会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